- NEWS
- 醫療資訊
【健康科普】強迫癥≠潔癖,這些常見誤區一定要警惕!
來源:廣州腦博仕醫院 發布時間:2022-05-07 點擊量:963
強迫癥,又稱 OCD,是焦慮障礙的一種。
而現如今的人們,或多或少都會覺得自己有些強迫癥:
比如,東西必須整齊擺放,不然渾身難受;看到一個地方臟了,就想拼命把它弄干凈。
但其實這些“強迫癥者”,都屬于潔癖,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患病了。
那么強迫癥的表現到底有哪些?又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危害和痛苦呢?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。
什么是強迫癥?
強迫癥,是一種以反復持久出現的強迫觀念和/或強迫行為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精神障礙,是精神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。
研究發現,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,多在童年或成年早期起病。
強迫癥主要的臨床表現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。
強迫思維是指腦海中不由自主出現的一些想法、畫面和沖動等,會控制不住的去想某些問題,反反復復,無窮無盡。
盡管自己也認為沒有現實意義、不必要,很想擺脫,但又擺脫不了,感到焦慮和痛苦。
而為了消除不適感,讓自己舒服一些,強迫癥患者就會做出強迫行為。
可表現為能觀察到的重復行為,比如強迫性洗滌、檢查、詢問、儀式動作等;也可以是某些隱匿的心理活動,比如反復計數、祈禱等。
有強迫表現,
就是強迫癥嗎?
其實,正常人也會有一些強迫表現,比如保持整潔、檢查門鎖、鑰匙等。
但表現輕,時間短,不覺得痛苦,不影響生活,這并不是強迫癥,而只是有些強迫性人格。
強迫癥患者的癥狀更加頻繁,更加強烈,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患者也會承受著更大的痛苦,嚴重影響了社會功能。
導致患者逐漸無法完成學習和工作,越來越回避外出活動和人際交往,最后生活也會慢慢變成一座孤島。
迫性人格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,內心是否會感到痛苦。
強迫癥該如何治療?
治療目標是消除強迫癥患者的臨床癥狀,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,改善生活質量和減少疾病的復發。
治療原則包括:綜合性治療原則、個體化治療原則、優化治療原則、全程治療原則。
治療手段包括: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或上述方法的聯合治療。
臨床上一般認為,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是強迫癥的理想治療模式。對青少年人群來說,由于藥物使用的限制,心理治療是首選推薦的治療方法。